※≤哪些你不知道的護膚品誤區≥※ | 台灣美容網

 

A-A+

※≤哪些你不知道的護膚品誤區≥※

2012年07月15日 護膚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18 ℃ 次


《琉璃》袁冰妍推薦的超好用卸妝洗面儀

核心提示:不瞭解化妝品行業如何運作——有好的、有壞的,甚至有醜陋的一面,那你將會成為化妝品公司不實廣告下的犧牲品,對你來說輸掉的是你的容顏和錢包!
  誤區1: 有比肉毒桿菌毒素和皮膚填充劑更好的皮膚保養品。  事實:根本沒有哪一個保養品可以讓整形醫生或皮膚科醫生失業。  近年來,化妝品公司對保養品做了新的定位,宣稱它們的產品可以與美容整形手術如肉毒桿菌毒素注射術相媲美,甚至效果更好。這類產品在時尚雜誌上經常打廣告說,注射肉毒桿菌毒素有多麼危險,但除了名字比較嚇人之外,肉毒桿菌毒素沒有絲毫危險。現實中有關肉毒桿菌毒素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研究非常充分,而且得出的結論也都是正面的,並聲稱還可以用來治療兒童腦癱、頭痛及眼部抽搐症。  另一方面,根本就沒有研究報告指出有哪一種保養品有類似肉毒桿菌毒素、皮膚填充劑(如Restylane或Artecol)或雷射磨皮的作用機制,無論保養品添加了什麼樣的成分,做出多麼神奇的宣傳。就算是肉毒桿菌毒素,如果不是注射而是擦拭在皮膚上,也不會有注射時的效果,對於皮膚填充劑也是一樣。在注射部位,肉毒桿菌毒素和皮膚填充劑可以馬上令皺紋消除,但要是相信保養品也能做到這一點就只會浪費你的金錢。其實,根本沒有哪一個保養品可以讓整形醫生或皮膚科醫生失業!就算越來越多的保養品吹噓比肉毒桿菌毒素更出色,但2007年注射肉毒桿菌毒素和皮膚填充劑的人還是比以往要多,達到了幾百萬例。  誤區2: 應該根據年齡來選擇保養品。  事實:要滿足皮膚保養的需求不是看年齡,而是看膚質。  市面上許多產品宣稱是專門針對特定年齡段的女性設計的,尤其是50歲以上女性的「熟齡」皮膚。在你按照隨意設定的年齡段分類挑選保養品時,問一問自己為什麼50歲以上的人總是被歸為一類。照這樣的分類,40歲或45歲的人不應該使用和50歲的人同樣的產品,但80歲的人卻要和50歲的人分享同樣的產品。這樣的分類有什麼道理呢?  其實要滿足皮膚保養的需求不是看年齡,而是看膚質。就算屬於同一個年齡段,也沒有兩個人有完全同樣的膚質。皮膚的日常保養需要考慮到皮膚有多干、陽光傷害有多厲害、油不油、是不是敏感、有沒有長青春痘等諸多方面,這些因素都跟年齡無關。此外,酒糟性皮膚炎、干癬、過敏症和其他皮膚疾病也與年齡無關,各種年齡的人都會發生。每個人要應對的,是採取正確的做法保護好皮膚的保護層,也就是說避免不必要的陽光照射(防曬)、不要抽煙、不要刺激皮膚,並且使用富含抗氧化物和與皮膚結構相同物質的頂級保養品。很多年輕女性皮膚很乾燥,也有很多年長的女性皮膚很油,處於更年期的女性還往往會因為體內荷爾蒙水平的波動而長青春痘。  某些皮膚病和功能性障礙只有老化的皮膚才會發生,但是否出現則因人而異,且往往取決於個人的膚質。皮膚功能失調同樣也會發生在年輕人身上,比如皮膚潰瘍、傷口不愈、瘙癢和皮膚變薄,這些皮膚問題都不會因為選擇了「正確年齡段」的保養品而有所改善。不管你是什麼年齡,重要的是根據自己的膚質來保養皮膚。  當年齡跨過50歲,並不意味著皮膚就會開始乾燥,就必須開始使用「熟齡」段的保養品,這個年齡段的產品大多是針對干性皮膚,與市面上適合干性皮膚使用的產品沒有兩樣。此外,對於50多歲的人來說,也不意味著抗痘就可以結束。有必要再強調一點,除了緩解皮膚乾燥,所謂專門針對老年女性的保養品並不能滿足皮膚的其他需求。
  誤區3: 標有「低過敏性」字樣的產品更適合易敏感的皮膚。  事實:「低過敏性」的用語沒有絲毫意義。  「低過敏性」其實是一個行銷用語,暗示消費者產品不會造成過敏,因此更適合容易敏感的皮膚使用。「暗示」不等同於陳述「事實」,反而明白無誤地說明標有「低過敏性」的產品未必適合敏感性皮膚。在化妝品行業,並不存在公認的測試方法、成分使用禁忌、監管條例等來衡量某個產品是不是屬於低過敏性產品。由於沒有明確的定義和標準,任何化妝品公司都可以任意使用這些術語,結果有許多標榜「低過敏性」的產品添加了問題成分,就算是從來沒有過敏史的人也可能發生皮膚過敏。「低過敏性」的術語並不可靠。  誤區4: 標有「經皮膚科醫生測試」的產品一定是可靠的產品,產品功效有保證。  事實:「經皮膚科醫生測試」的產品未必就配方出色。  這個術語往往有很大的誘惑力,但並沒有告訴你是哪一個皮膚科醫生做了這個測試或做了什麼測試,化妝品公司沒有告訴你測試的結果,只是強調這個產品做過測試。沒有測試的相關信息,就無從判斷測試的結果,在大多數情況下,這個術語透露出某個醫生收取了化妝品公司的好處,因此願意給產品代言。也許皮膚科醫生確實做過測試,但受試者很少,測試方法也有利於得出正面的結果。「經皮膚科醫生測試」的用語完全是行銷的小伎倆,利用了消費者信任醫生的心理,但在化妝品行業,並非所有的醫生都值得信任。  誤區5: 藥妝品比化妝品更好。  事實:不幸的是,「藥妝品」是一個皮膚科醫生杜撰出來的術語,屬於不實行銷,試圖讓消費者相信他們的「藥妝品」比其他化妝品公司的產品要好。  醫藥界最少也應該給人留下是科學性的印象,而不應該是虛假的一切向錢看的陰謀詭計。「藥妝品」給人的印象是不僅含有化妝品成分,還添加了藥物等級的成分,因此必定比普通的化妝品要好。但「藥妝品」其實是一個無中生有的術語,並不合法,也沒有意義。只要掃一眼產品成分表,你就會發現所謂的藥妝品並不含有獨特的藥用成分,況且FDA並不認可「藥妝品」是一個合法的產品類別,因此這樣的用語不屬於FDA的監管範圍。對消費者來說,「藥妝品」完全是一個行銷用語,除此之外別無其他,任何人都可以用它來「美化」自己的品牌。  一些組織,包括美國皮膚病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AAD)在內,都試圖在這個問題上攪渾水,認為「皮膚科醫生懂得如何應用藥妝品成分,能夠指導患者採取最佳的手段保養好皮膚」。每個月我都會閱讀皮膚科專業期刊,也經常參加皮膚科專業研討會,知道這樣的說法完全不是事實。更重要的是,皮膚科醫生對於哪些屬於哪些不屬於藥妝品成分並沒有取得共識。有的皮膚科醫生認為,含有維生素A醇或維生素A酸、對苯二酚以及某些植物性成分如綠茶、大豆、石榴、薑黃、葡萄的產品是很好的藥妝品。但所有這些成分都有化妝品公司在使用,各種產品中都有,而且往往並沒有標注「藥妝品」。

  還有一個熱炒的說法就是,認為藥妝品含有功效獨特的成分,但其實任何一家化妝品公司都在使用這些成分。  按照AAD的說法,「藥妝品是否有效,取決於產品的成分以及成分對老化皮膚所觸發的生物學作用機制」。但這個判斷同樣適用於任何一個普通化妝品。就算是醫生也不能免俗,他們也會想方設法誇大宣傳,杜撰出誤導性的字眼讓自己販賣的產品顯得與眾不同。

  • 《琉璃》袁冰妍推薦的超好用卸妝洗面儀
  • 相關資源: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