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圈六大驚人「潛規則」 | 台灣美容網

 

A-A+

美容圈六大驚人「潛規則」

2014年10月24日 【護膚養顏】 暫無評論 閱讀 47 ℃ 次


《琉璃》袁冰妍推薦的超好用卸妝洗面儀

【導讀】 2010年1月1號,國內化妝品必須「全成分標示」的時代即將來臨。也許你曾經因為「成分恐慌」而遠離一些護膚品,也許你正在因為網絡上瘋傳的「禁用化妝品名單」而「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2010年1月1號,國內化妝品必須“全成分標示”的時代即將來臨。也許你曾經因為“成分恐慌”而遠離一些護膚 品,也許你正在因為網絡上瘋傳的“禁用化妝品名單”而“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你是通過什麼標準來選擇你的護膚品呢?是看中高級成分、廣告宣傳還是各種國際認證?每個行業都有它的灰色地帶,我們帶你淺探一下美容 圈的“潛規則”,看過之後,各位讀者應該開始學會更關注保養品瓶子裡的學問,用理性去消費,用感性來體驗護膚品,這樣你才能越精明越美麗。

如何看待“成分恐慌”

  潛規則1

  如何看待“成分恐慌”

  近期在網上瘋狂流傳著一份“觸目驚心”的禁用名單,用go ogle 搜索“2009年國家質監局公佈的禁用化妝品名單”會獲得約111,000 條結果。這讓很多消費者慌了手腳,紛紛跟風,停止使用和購買名單上的產品。不日,國家質監局特意闢謠,聲稱這是一則假新聞,望消費者能正確看待這次護膚品風波。

  大部分被質監局禁用的成分或是產品,其實只是因為中國和國外質檢標準的不同所引起的。國外品牌化妝品中使用的成分或是標識如果無法通過國內的衛檢,有時就會被網絡、個人變向視為是禁用的,容易產生這種“誤解”的大概有這兩種情況:

  1、產品成分名稱未在國內質監局註冊應用,導致不能通過審核。

  2、成分濃度指標不同,在歐美等國家通過審核的成分會因為濃度偏高而被擋在門外。

  對於類似網絡上熱傳的“禁用化妝品名單” 事件,我們絕不建議“ 寧可信其有”,而是應該用理智的態度、科學的論證來看待這些“傳聞”。像某D 品牌收斂水中的間苯二酚成分按照中國國內質檢標準是不合格的,但這成分是通過日本厚生省的質檢的,只是因為國家之間的標準不同才導致出現問題,並不能代表其是不安全的。

  其實,通過日本厚生省和美國F DA 質檢的成分都是很安全的,完全可以放心使用。再有網絡流傳的一些有害成分如酒精、激素等,其實要看怎麼用才能被判定其作用的好壞。像酒精就是很好的助滲劑,而植物性雌激素比如大豆異黃酮則是許多40+抗老產品中必備的成分等等。

  “全成分標示”時代的來臨為我們分辨成分提供了最大的方便,在看到傳聞時不妨多留意下各國、各地區的質檢標準,切莫盲目跟風,讓網絡謠言左右你的正常判斷。

集團共享的奧秘

  潛規則2

  集團共享的奧秘

  說到集團“共享”,這在各行業內都普遍存在。通常一個專利成分的開發,往往需要10 年之久,投注的時間、心血及金錢不容小覷,若僅只用於某單一系列,或單一品牌不免可惜。集團內部各品牌之間如果能共享這些專利成分,就能大大優化成本,對消費者來說可以花更少的錢買到更好的產品,何嘗不是一件雙贏的好事。

  可能你會覺得平價品和貴價品既然成分一樣,為什麼要買更貴的呢?請注意,我們說到的成分共享是指1-2 種成分,而不是全部。換個說法,比如某汽車品牌,旗下會有N 多條產品線,相同的一款發動機也許會應用在好幾款車型上。如果你可以捨棄真皮坐椅、GPS導航或者更多享受的裝置,你的車價也會相應降低很多,但車子的動力可一點也不會弱。相較之護膚 品市場也是會如此,關鍵的核心專利成分在共享,但不同的輔助成分和使用感受,是導致產品線劃分出高、中、低檔次的關鍵。如果你不在意產品的質地是不是柔軟、香精油放了多少,大可放手選擇一些低價產品,效果不一定差強人意。

  美容 圈內有實力開發專利成分的大集團品牌不過幾家,最當紅的像是有著法式優雅的L集團、美式范兒的P集團以及細膩唯美的日式S集團。除此之外,日系的K集團也有著類似經歷。也許你google 一下,會發現身邊很多知名品牌原來都有著姐妹或者嫡親的千絲萬縷的關係。

 更新換代誰之過

  潛規則3

  更新換代誰之過

  《電鋸驚魂》由於第一集獲得空前成功與好評,現在一年一部似乎已是個必然的定律,儘管許多人罵聲不斷,認為後續的作品只是狗尾續貂。但每年推出新的續集,大家依然想要看新的一集有些什麼。如果不是消費者喜新厭舊也許就不會有品牌的一再更新,每一次品牌的更新就會吸引新的消費者趨之若鶩,歸根結底是我們的欲求不願滿足導致了這個遊戲規則,還是品牌的不斷刺激導致你慾求不滿足?所以,請不要再抱怨為什麼有這麼多品牌不斷更新。

  當然,化妝品公司不會一味亂升級,當行銷人員一旦決定新產品的“新”角度或是“新”訴求,就會與研究室人員溝通,然後努力地將配方做到盡善盡美。也有堅持原配方,歷久不衰的護膚 品,例如La mer 乳霜、sisley 全能乳液、Estee Lauder 的小棕瓶、Clarins 復合生肌精華液等,幾十年都不輕易升級。可是,如果有一天這些產品突然推出升級配方,你也不要訝異,因為,明星 可能也會有“過氣”的一天,一旦明星產品過氣(銷量下滑),化妝品公司是容不下它繼續在市場上生存的。

  編輯建議:

  新產品更新換代關鍵在於如何更新,是成分的更新,還是注入新科技,都需要你理性看待。還是那句老話,選擇適合自己的遠比盲目選擇新的更切合實際。

多如牛毛的標示及機構認證

  潛規則4

  多如牛毛的標示及機構認證

  IS O9000、9001、9002…… 似乎看到這些標示,就會給人“品質有保障”的感覺。最基本的,從Soap Free(不含皂基)、Frangrance Free(無香精)、Alcohol Free(無酒精)、到現在很流行的“無添加”、Parabens Free(無對苯甲酸抗菌劑)的訴求。儘管,酒精、皂、香精等成分,並不代表一定是刺激、是有害肌膚,但這些標示或多或少給消費者一種品質精純的粗淺印象。

  再來就是許許多多的天然、有機、環保認證,例如Ecocert(法國有機認證機構)、Soil Association(英國有機認證機構)、BDIH(德國天然護膚 品認證機構)、Agrobio(葡萄牙有機認證機構)、USDA Organic(美國有機認證機構)、Bio-Gro(新西蘭有機認證機構)……在天然、環保的大趨勢底下,似乎這些標示也是眾多天然護膚品牌一定會有的“潛規則”之一。

  超市的有機蔬菜昂貴許多,想來這些重重認證也讓護膚品價位攀升。可以說“多重認證”等於“安心品質”,但可不一定也等於“卓越效果”。誰也不能證明有了這些認證,就能讓我們的肌膚變得更好,那為什麼還要為此埋單呢!

  記得採訪某植物品牌專家時曾說過,純天然的成分固然安全,但因為不能添加一些輔助劑,所以也有可能會產生有不穩定、不易保存等問題。如果品牌宣稱產品沒有添加任何化學成分,100% 純天然,還能解決各種肌膚問題,好吧,那你不如按配方列表直接買點花花草草搗碎塗在臉上好了。

  編輯建議:

  如果你肌膚脆弱、容易敏感,抱歉,你可能需要為了安全的產品付出更多的金錢。如果你真的對這些訴求或認證感到興趣,應該更深入地去瞭解這些標示或認證背後的真實意義,才能對品牌或產品本身作出更為客觀的評價。

誰在消費超高科技

  潛規則5

  誰在消費超高科技

  買當季時裝的花費必然要比過季的高出很多,因為變相說你買的就是前沿、流行。

  但每一季流行的是否適合你,能否成為經典,誰也不敢打包票。沒有經過時間積累沉澱的,都不易看出其真本質,保養品亦是如此。不得不誇讚大品牌們每日為了大眾的肌膚保持年輕,費盡了心思尋找各種高科技技術,從人類的DNA結構到諾貝爾醫學獎。就說今年的諾貝爾的生理醫學獎,獲獎主題是“保護染色體的端粒和端粒酶”。所謂端粒,是指細胞染色體的末端一小段DNA結構,隨著細胞分裂,端粒會越來越流失。如果能修補、複製這些端粒,就可以讓細胞長保年輕健康的狀態,人類甚至有可能活到1200 歲。乖乖,聽起來就夠誘人了,生命延長、肌膚延緩衰老。但事實是否能如願,我們不得而知,反正我身邊還沒出現過1000 多歲的老壽星。

  高端科技一向是化妝品牌喜歡運用的“潛規則”之一,可能剛剛發現了一些科學的證據,化妝品公司便會拿來借用,成為最新抗老產品的訴求,即使有些科學證據仍有待更多的驗證。特別是這幾年,高科技護膚 品已經達到所謂如火如荼的境界,除了前述的例子,其他像干細胞、DNA護膚的觀念,也引發了另一波熱潮。

  業界們時時刻刻關注最新動態,第一時間把前沿的科技轉化成保養肌膚的良藥,也間接樹立了保養品發展的風向標,的確值得褒獎。但消費者在選擇時不妨放慢腳步,觀望一下發展的趨勢再做決定。如果你迫切的想要嘗試高科技的神奇力量,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多花點銀子也無可厚非吧。

舉世珍貴的稀有成分

  潛規則6

  舉世珍貴的稀有成分

  每當品牌推出一款新產品,你可能就會在櫃檯聽著BA們說著類似的話語:

  “由於陽光、歲月、自由基……,造成肌膚的老化問題,而最新的研究,則是在皮膚的xxx層之中,發現一種稱為X因子的物質,X因子可以幫助肌膚延緩老化,然而,在超過25 歲之後,X 因子就會越來越少,於是肌膚也就越來越老、越來越松、越來越皺……”

  “經過了N年的尋找,在天之涯、地之角、海之底,我們發現了xxx植物,這種植物稀有珍貴,千年難見,經過不斷的實驗、分析,我們發現了xxx植物居然能夠增加肌膚X 因子的再生,而讓肌膚重新恢復年輕、緊致……”

  什麼才能被定義為稀有成分?我們可以暫時把它劃分為三種情況。第一,真的太稀有了,恨不得十年開一次花、二十年結一次果,全地球都找不到幾株;第二,植物還算好找,但有效成分太難萃取,幾十公斤才能獲得幾克;第三,地域的限制讓人感覺上很稀有。

  如果是第一種情況,在Lohas樂活、保育觀念愈被重視的今天,我們還不斷使用這些珍稀成分,豈不會加速物種滅絕?而這些只是為了延緩肌膚衰老,也太罪過了。還是多開發一些可以源源不絕供應的原料,相信效果也不會相差一萬八千里吧!

  第二種情況很普遍,需要的是大量的原材料和先進的萃取技術。品牌往往會人工養殖所需的植物,不管是建個大植物園,還是圈一個大湖泊,你完全不用擔心物種滅絕的問題。也正因如此,高成本的維護費也許是這類產品貴價的原因。

  第三種情況就有點噱頭的味道了。只要不是長在你身邊的植物,被品牌一吹噓都很容易被誤認為“稀有”,距離的確會營造美感與想像力!不妨看到宣傳單時,隨手google 一下植物的稀有性。

  也許有了化妝品行業,才開始了行銷!列舉的這些“潛規則”,都是化妝品公司的行銷方式,也是市場上正常的遊戲規則!大多數的“潛規則”,不至於欺騙蒙蔽消費者,化妝品公司努力研發的產品,出發點還是想要讓大眾的肌膚變得更好,所以千萬不要對這個行業失去信心,用好的心態找到適合自己的產品才是最重要的。

專題:【護膚】 【美容】 【化妝品】 【潛規則】

  • 《琉璃》袁冰妍推薦的超好用卸妝洗面儀
  •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